新闻动态
- 第一天就中招!奥运冠军自曝:“好疼好难受”,还有队友发烧上吐下泻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关于平安鼎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增设E类基金份额并修改基金合同和托管协议的公告
-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文脉流深润瓯越——解码“千年商港”温州的文化自信样本_鹿城区_永嘉_朔门
- 1-1! 药厂遭绝平+已落后拜仁8分, 31岁凯恩跪滑: 最快下轮获首冠
- 紫牛热点|光学透镜将万物变成“二次元” 大学生创业研制“像
- 打开约会新方式 | 超全攻略 躺着享受浪漫
- 又退赛?亚锦赛惨败后,王曼昱传来新消息,刘国梁马琳压力大增
- 《盛世瑰宝: 清康熙缠枝莲长颈瓶——穿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 如果你和另一半有这5种感觉,说明你们已经不合适了,及时止损吧
- 发布日期:2025-05-25 05:39 点击次数:189
本文转自:广安日报
□本报评论员
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明事理、走正道、成英才,是一个家庭最大的心愿,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希望,更是一个地方应尽的责任。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满足千千万万家庭对教育最质朴的愿望,孩子能上一所好学校、遇到一位好老师、养成一种好习惯、健全一个好身心。
悉心体悟孩子们渴望成长的心愿,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广安倾尽全力、倾其所有办教育。幼儿园遍地开花,家长不再焦虑高昂的学费、争抢稀缺的学位。中小学资源均衡,学生不再苦于课堂的拥挤、疲于往返的奔波。大学梦即将实现,城市不再遗憾本科院校的缺位、囿于竞争的短板。让孩子在家门口好上学、上好学,广安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试验区为载体,借势“双圈”建设,借力成渝优势教育资源,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聚力“抓两头”,全力“强中间”。踏破门槛到城市上学选学,平淡无奇在乡镇学习度日,人去楼空在村小已成常态,这种“城挤、乡弱、村空”的困局,成为制约广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破题,从抓好“两头”,做强“中间”入手。聚焦“一幼一大”两类人群,新增公办幼儿园196所、学位6.29万个,政府花了小钱老百姓省了大钱,广安成为全国首批全域整体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的地级市;高水平筹建广安理工学院(暂定名),划出黄金地段,投入真金白银,获取名校支援,招揽名师担纲,引入名企合作,建成后将成为全市教育龙头。满足“中间”群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推动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集中资源和力量办强一批省级示范普通高中,让中小学阶段教育既有“高原”又有“高峰”。
资源引进来,孩子留下来。孟母三迁、悬梁刺股等典故,都映射出自古以来人们对教育的渴望与追求。在信息高度发达、交通十分便捷、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为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许多家庭舍近求远,候鸟式迁徙,学生有相思之苦,家长有奔波之劳。广安毗邻重庆、背靠成都,地缘相近放大了与先进地区教育水平的代差,追求和享有成渝优质教育资源是许多广安学子的夙愿。广安突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开放理念,探索跨省域实体化合作办学模式,通过联合办学、设立分校、组建教育集团等方式,实施“百校联姻”工程,全市130所学校与成渝名校结对发展、深度融合,重庆“云课堂”优质资源免费向50余万广安学子敞开知识窗口,14所学校7000余名学生共享川渝名校“双师教学”……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跨区域流动和共享,广安的孩子与父母有更多团聚交流时光。
培养好老师,教出好学生。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地方好老师层出不穷就能办好教育。筑牢师德根基。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让广大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的经师,更是身正为范的人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人、教育人、引导人。培育育人先锋。首创“市—县—校”三级教师抽签竞教机制,让教学比拼成为常态。培养一批名师名校长,让他们家喻户晓,人人慕名求学。维护教师尊严。探索建立教师正向激励机制,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
教育是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先手棋、民生压舱石。广安紧扣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为统揽,努力把教育办到群众心坎上,让广安的孩子在“同城融圈”中接受优质教育,成为栋梁之材,享有美好人生。